又是37℃,这是江苏省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。上午9点,柏油马路上腾起一波波热浪,地上的沥青仿佛要被烤化。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鸿基制冰厂时,衣服已经粘在了身上,而一走到冰库门口时,一阵凉气突然袭来。走进雾气弥漫的冰库后,原本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瞬间变干,脚底也升起一阵阵凉意。
冰库里,工人身着棉衣,正在推送条状降温冰块,“现在温度大约零下7℃-8℃,而早晨刚进来时,温度最低能到零下12℃-13℃。”还不到五分钟,就被寒气“逼”出了冰库。
他们天天和冰块呆在一起,却无福“享受”这份清凉;他们的工作环境在“三九”和“三伏”之间转换,不断经受“冰火两重天”的考验;他们整天满头大汗,却被称为夏日里的“清凉使者”。
他们是制冰工,不断穿行在40多度温差的“冰火”之间,用汗水给夏日的人们带去几许清凉。30日,走进南京市的制冰厂,亲身感受着这个群体的冰火考验。
在现场,遇见前来购冰的李国勇,他一次购买了6条降温冰块。在一家科技类制造企业工作的老李说,这几天连续高温,即使空调、电扇全用上,车间还是太热。为了确保员工不中暑,公司就再把降温冰块用上,“我们每年暑期都会到这来拖冰,在车间里用风扇把降温冰块的凉气吹开,降温效果更好。”
袁春雨和工友们4次进出冷库,一会儿穿棉衣,一会儿换短袖。当问及每天数次突冷突热的感受时,袁春雨一边擦汗一边说,“里面是非常非常‘凉爽’,出去却是火辣辣的。只要能给别人带去了凉爽,自己辛苦一点也值得。”
在冰库门口,气温已经突然上升到三十七八度,“未穿齐‘棉衣’、‘棉裤’、‘棉大衣’、‘棉帽’、‘防滑拖鞋’,请勿入库”的标语格外显眼。一辆货车旁,工人们正在运送一条条降温冰块。已经换上T恤、满头大汗的工人袁春雨说:“刚出来的时候,皮肤上都是麻麻的,室内和室外的温差将近50度。”
这些冰主要是工业用冰和市场上的保鲜用冰,这几天南京正值高温,需求量很大。他们厂每天要制造输出近7百条冰块,而每条降温冰块的重量都在100斤以上,“这几天降温冰块用量大,我们每天5点多就开始上班了。”